精彩小说尽在爱游书城!手机版

爱游书城 > 悬疑惊悚 > 王者民俗诡事小说

王者民俗诡事小说

南海廴 著

悬疑惊悚连载

南海廴的《王者民俗诡事小说》小说内容丰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下午三点的阳光斜斜切进《都市晚报》的编辑像一把钝刀剖开层叠的落在林悦面前摊开的“社区养老服务优化方案”初稿铅字被晒得发“适老化改造”西个字的边缘晕开一层虚像蒙了层没擦干净的玻她对着屏幕皱了皱指尖无意识地转着那支快被磨平笔锋的中性笔——笔杆上还贴着去年采访社区老人张大爷给她的小贴印着只歪歪扭扭的长寿这是这周第三篇养老相关的稿前两篇分别是《幸福里社区老年食堂...

主角:林悦,顾鸿生   更新:2025-10-04 18:51:4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下午三点的阳光斜斜切进《都市晚报》的编辑部,像一把钝刀剖开层叠的云,落在林悦面前摊开的“社区养老服务优化方案”初稿上。

铅字被晒得发淡,“适老化改造”西个字的边缘晕开一层虚光,像蒙了层没擦干净的玻璃。

她对着屏幕皱了皱眉,指尖无意识地转着那支快被磨平笔锋的中性笔——笔杆上还贴着去年采访社区老人时,张大爷给她的小贴纸,印着只歪歪扭扭的长寿龟。

这是这周第三篇养老相关的稿子。

前两篇分别是《幸福里社区老年食堂新菜单测评》和《浅谈智能手环在独居老人中的普及难点》,通篇都是“少油少盐操作简易”这类温吞的词,平和得像杯晾了半小时的温白开,连点波澜都没有。

邻桌的小张正噼里啪啦敲着键盘,嘴里哼着跑调的流行歌,屏幕上是“某小区物业整改后绿化恢复情况”的标题;对面的李姐端着印着粉色牡丹的保温杯,正和排版部的王哥讨论晚上买什么菜,“西市场的萝卜刚上市,炖排骨正好别买那家,上周我买的全是空心的”。

整个编辑部裹在秋日的慵懒里,阳光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叠在堆满报纸和咖啡杯的办公桌上。

只有林悦心里像揣了团没点燃的火,闷得发慌。

她入职快两年,当初抱着“揭露真相、写轰动新闻”的念头进来,可现实是每天围着社区琐事打转。

最“轰动”的一条稿,是去年曝光小区物业乱收垃圾处理费,结果见报后只在本地论坛飘了半天,连个热搜边都没摸着。

主任还拍着她的肩说“小林啊,民生稿才是根基,踏实点”,可她看着抽屉里那本卷边的《调查记者手记》,总觉得那团火快把自己烧得冒烟。

突然,手机在桌角震了一下,短促而急促,像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水。

是条匿名消息,发件人备注是“老周”——半年前她跑一个拆迁纠纷的线索时认识的线人,以前是工地上的监工,消息灵通得很,当初给她的“拆迁补偿款未到位”的线索,虽然没成大新闻,却让她摸清了线人的靠谱。

消息内容很短,却像根火柴,瞬间擦燃了她心里的火:“西河镇,顾家古宅,月圆夜有白影,近三年接触过的人没一个顺当,敢不敢来?”

林悦的笔“嗒”地掉在桌上,滚到桌腿边。

她几乎是扑过去抓过手机,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飞快划过“月圆夜白影没一个顺当”几个字,眼睛瞬间亮了——像黑夜里突然亮起的手电筒,连耳尖都跟着热了起来。

她赶紧点开浏览器,手指在屏幕上划得飞快,翻出压在收藏夹最下面的“西河镇”词条。

网页是十年前的,背景泛黄,字里行间透着股陈旧的气息。

零星信息拼凑出模糊的轮廓:西河镇是城郊的老镇,百年前出过望族顾家,靠做丝绸生意发家,鼎盛时镇上半条街都是顾家的产业。

可民国二十三年的一个月圆夜,顾家突然败落,男主人顾鸿生离奇失踪,女主人和孩子一夜之间没了踪影,只留下一栋空荡荡的古宅。

从那以后,古宅就成了镇上的禁忌,废弃后怪事不断:有人说半夜看到宅子里有白影飘,有人说听到过女人的哭声,还有人说进去捡过木料,回来就大病一场。

最近一次有人提及,是上个月。

邻县三个年轻人听说古宅的传说,特意跑去探险,拍了些照片发在社交平台,说“除了破点没别的”。

可没过三天,其中一个人骑电动车时摔断了腿,另一个得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最严重的那个,据说在家洗澡时突然晕倒,送医院查出了心肌炎。

评论区里有人说“是顾家的诅咒”,也有人说“巧合”,但帖子很快就被删了,连照片都没留下。

林悦的心跳得飞快,像有只兔子在胸腔里乱撞。

她抓过一张空白稿纸,凭着记忆把“西河镇 顾家古宅 月圆夜白影 接触者倒霉”几个字写下来,红笔圈了三道,圈得纸页都发皱,油墨晕开,像渗出来的血。

那团闷在心里的火终于找到出口,烧得她指尖发麻——这不就是她等了两年的线索吗?

不是社区琐事,不是家长里短,是能让整个编辑部都抬头看过来的“大新闻”。

“小林,发什么呆呢?”

李姐端着保温杯路过,瞥见她电脑屏幕上的“西河镇 古宅诅咒”搜索记录,又看了眼那张被红笔圈得乱七八糟的稿纸,皱着眉叹气,“你真要去?

上周我娘家侄女婿还跟我说,邻县那几个探险的,进了西河镇的老宅子,回来没三天就摔断了腿,邪门得很。”

林悦抬头笑,眼里亮得像淬了光,指尖把额前碎发别到耳后,露出一截泛红的耳尖——那是兴奋的。

“邪门才有意思啊,李姐。”

她把稿纸折起来塞进兜里,“你想啊,要是能查出真相,比如不是诅咒是人为,或者挖出顾家当年败落的真事,那得多轰动?”

“你这丫头,就是太急。”

李姐摇摇头,把一碟刚炒的瓜子放在她桌上,瓜子壳还带着点热气,“西河镇偏得很,从市区坐长途汽车得三个小时,路不好走,全是盘山道。

再说那传说传了几十年,真有料早被人挖走了,哪轮得到你一个新人?”

林悦没接瓜子,伸手拽过椅背上的帆布包——那是她大学时买的,洗得有些发白,侧面还印着“新闻系实践周”的字样。

她拉开拉链,里面己经塞好了手电筒、录音笔,还有一本翻得卷边的《民俗异闻录》,书里夹着她之前剪的关于各地古宅传说的报纸碎片。

“就是没人深挖才好呢。”

她抓起车钥匙往门外走,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李姐,等我挖出真相,头条给你留个署名!”

编辑部的门“砰”地关上,留下李姐无奈的摇头和小张惊讶的目光。

林悦快步走到电梯口,按下下行键,指尖还在微微发颤。

她掏出手机给老周回了条消息:“地址再发我一遍,明天月圆夜,我去。”

没等老周回复,电梯门开了,她走进去,看着电梯里的镜子,里面的姑娘眼睛亮得吓人,嘴角扬着抑制不住的笑。

坐地铁到长途汽车站时,己经是下午西点半。

车站里人不多,大多是背着大包小包的返乡老人,空气中混杂着泡面味和汽油味。

林悦买了五点去西河镇的票,检票时,司机师傅看了她一眼:“姑娘,去西河镇?

这个点去,到那都天黑了。”

“没事,我找朋友。”

林悦笑着点头,钻进车里。

长途汽车很旧,座椅上的皮革有些开裂,窗户上蒙着层灰。

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把帆布包抱在怀里。

车开起来时,发出“轰隆轰隆”的响声,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从高楼大厦变成低矮的平房,再变成成片的农田。

天渐渐暗下来,灰扑扑的云压得很低,像要塌下来似的。

快到西河镇时,连像样的树都少了,只剩光秃秃的土坡,风卷着沙粒打在车窗上,发出“沙沙”的响,像有东西在外面刮。

同车的一个老奶奶靠在椅背上打盹,手里攥着个布包;前排的小伙子戴着耳机打游戏,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戳着。

林悦望着窗外,心里既兴奋又有点紧张——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一想到可能存在的真相,就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劲。

“姑娘,到了。”

司机师傅踩下刹车,车门“吱呀”一声打开,一股带着土腥味的冷风灌进来,吹得林悦打了个哆嗦。

她跳下车,脚刚沾到石板路,就觉得凉丝丝的——九月末的天,这镇上竟比城里冷了好几度,像是提前进了冬天。

车站很小,就是个简易的棚子,旁边立着个锈迹斑斑的牌子,写着“西河镇汽车站”。

林悦站在棚子下,掏出手机看了眼老周的回复:“西河镇东头,老王杂货铺,找铺主老王,提我名字,他会告诉你古宅的事。”

她把手机揣进兜里,裹了裹身上的外套,往镇里走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