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爱游书城!手机版

爱游书城 > > 京途:重填志愿后我改写了人生陈建国李阳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京途:重填志愿后我改写了人生(陈建国李阳)

京途:重填志愿后我改写了人生陈建国李阳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京途:重填志愿后我改写了人生(陈建国李阳)

携书仗剑 著

其它小说完结

小说叫做《京途:重填志愿后我改写了人生》是携书仗剑的小说。内容精选:38岁基层公务员陈建国,困于晋升无望、房贷压力与家人重病的中年绝境,因一张旧高考志愿表意外穿越回2003年填志愿当天。

主角:陈建国,李阳   更新:2025-10-09 20:40:4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天刚蒙蒙亮,陈建国就醒了。

窗外的蝉鸣比昨天更盛,透过窗帘缝隙钻进来的光线里,浮着细小的尘埃。

他侧耳听着隔壁房间的动静,父母还没起,只有厨房里传来轻微的水流声——是母亲在准备早饭。

他摸了摸枕头下的纸条,上面记着昨晚查的北邮数据:计算机专业近三年就业率97%,毕业生平均起薪2800元,比县城公务员的月薪高出一倍还多。

这些数字是他说服班主任的底气,可一想到母亲可能提前给班主任打了电话,心里又像压了块石头。

穿衣服时,他故意放慢了动作,耳朵却一首留意着母亲的动向。

果然,母亲端着粥走进堂屋时,眼神躲躲闪闪的,没像往常一样催他吃饭,反而先开口问:“今天去找王老师,你……真打算还提去北京的事?”

“嗯。”

陈建国坐在桌边,拿起筷子搅了搅粥,“王老师教了我三年,知道我的情况,他的建议更客观。”

母亲的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被刚走进来的父亲打断了:“让他去。

王老师要是说不行,他就彻底死心;要是王老师说行,咱们再商量。”

父亲的语气比昨天缓和些,可眉头还是皱着,显然没真正松口。

早饭吃得依旧安静,只有碗筷碰撞的轻响。

陈建国匆匆扒了两碗粥,揣上那张记满数据的纸条,推着自行车就往外走。

刚到门口,母亲突然追上来,往他口袋里塞了十块钱:“路上买点水喝,跟王老师说话客气点,别犟。”

他捏着口袋里温热的纸币,心里一软,点了点头:“知道了妈。”

县城中学离他家不算远,骑自行车也就二十分钟的路。

清晨的街道刚醒过来,早点摊冒着热气,卖豆浆的大爷推着小车喊着吆喝,穿着校服的学生三三两两地往学校走。

陈建国骑着车,看着熟悉的场景,忽然想起高三时的日子——每天天不亮就往学校赶,晚上踩着路灯回家,满脑子都是“考个好大学”,可那时候的“好大学”,在父母眼里,不过是“能稳定就业”的代名词。

到学校时,王老师己经在办公室了。

他的办公桌靠窗,堆着一摞摞高三的试卷,眼镜放在教案上,手里拿着保温杯,正低头改着什么。

听到敲门声,他抬头一看是陈建国,立刻笑了:“建国来了?

快坐,我还想着你今天该来找我了。”

陈建国拉了把椅子坐在对面,刚想开口,王老师先递过来一杯水:“你妈昨晚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你想报北京的学校?”

陈建国的心一紧,手指攥了攥口袋里的纸条:“王老师,我想报北京邮电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我查了……先别急着说数据。”

王老师摆摆手,靠在椅背上,看着他笑了,“我先问你,你为啥非要去北京?

就因为大城市机会多?”

陈建国愣了一下,没想到王老师会这么问。

他原本准备了一肚子就业率、薪资的数据,可此刻看着王老师温和的眼神,突然想起了38岁那年的绝望——办公室里的旧纸张味,永远凑不够的房贷,父亲病床上的监护仪……这些画面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发哑:“王老师,我不想一辈子困在县城里。

我想让我爸妈过上好日子,想以后有能力照顾他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他们生病都不敢多花钱。”

这话一说出口,办公室里突然静了下来。

王老师看着他,眼神里多了几分郑重,他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一口,缓缓说:“你能这么想,说明你真的长大了。

其实去年我带的那届学生里,有个跟你情况差不多的,超了一本线三十分,非要报本地师范,我劝了他好几次,让他去南京的高校,他不听,说爸妈想让他稳定。

结果今年过年他来见我,说在乡镇中学当老师,一个月一千八,连自己都养不活,后悔得不行。”

陈建国心里一动:“王老师,您是说……我不是让你盲目去北京,”王老师打断他,拿起桌上的笔,在纸上写了“北京邮电大学”几个字,“北邮的计算机专业确实好,我查过,去年在咱们省的录取线是562分,你考了568分,刚好能上。

而且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去了通信公司、互联网企业,前景确实比师范好。”

听到这话,陈建国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赶紧把口袋里的纸条拿出来:“王老师,我还查了,北邮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特别高,毕业生平均起薪也比咱们县城高很多……这些数据我知道。”

王老师笑着接过纸条,扫了一眼,“不过你得想清楚,去北京也有风险。

你家条件不算好,北京的生活费比咱们这高不少,你得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且计算机专业学习压力大,你高中的理科基础不算顶尖,到了大学得比别人更努力。

这些你都考虑过吗?”

“我考虑过!”

陈建国立刻说,“暑假我可以去打工,开学后周末也能做兼职,学费和生活费我自己能解决。

至于学习,我不怕吃苦,只要能学好,再累我都愿意。”

王老师看着他坚定的样子,点了点头:“好,有这份决心就好。

不过你爸妈那边,还得好好跟他们说。

他们不是反对你去北京,是怕你在外受委屈,怕你以后后悔。

你得让他们知道,你不是一时冲动,是真的想好了。”

陈建国心里暖烘烘的,他没想到王老师会这么支持他。

他站起身,对着王老师鞠了一躬:“谢谢您王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别急着谢我。”

王老师也站起来,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北邮的招生简章,递给陈建国,“这是我去年帮学生找的,上面有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你拿回去给你爸妈看看,比你空口说管用。

还有,要是你爸妈还有顾虑,让他们给我打电话,我跟他们说。”

陈建国接过招生简章,纸张还带着淡淡的油墨味,他紧紧攥在手里,像是攥着自己的未来。

他又跟王老师聊了一会儿,问了些关于大学学习、兼职的问题,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办公室。

走出学校大门时,太阳己经升得很高了,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陈建国骑着自行车,手里拿着招生简章,心里满是希望。

他想,有了王老师的支持,有了这张招生简章,爸妈应该会同意他去北京了吧?

可就在他快骑到家门口时,突然看到父亲站在路边,身边还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父亲的老同事张叔。

张叔是县教育局的,以前常来家里吃饭,对“体制内”的工作格外推崇,前世就劝过他报师范。

陈建国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停下车。

父亲看到他,招了招手:“建国,你过来,张叔有话跟你说。”

张叔走过来,拍了拍陈建国的肩膀,脸上带着笑容:“建国啊,听说你想报北京的学校?

我跟你说,还是咱们本地的师范好,毕业就能进体制,稳定!

你看你爸,在农机站干了一辈子,虽然工资不高,但旱涝保收,多好。”

陈建国刚想开口解释,张叔又接着说:“我跟你爸都商量好了,明天我带你去师范学院看看,跟招生办的老师聊聊,你要是去了,以后我还能帮你找找关系,分配个好学校。”

父亲在一旁点了点头:“张叔也是为你好,你听听他的劝。”

陈建国看着张叔热情的脸,又看看父亲期待的眼神,手里的招生简章突然变得沉甸甸的。

他原本以为有了王老师的支持,事情会顺利很多,可没想到父亲会找张叔来劝他。

张叔在教育局工作,说话比王老师更有“分量”,爸妈肯定更相信他的话。

他该怎么说服张叔?

又该怎么让父亲明白,他要的不是“旱涝保收”的稳定,而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陈建国站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被一层阴影笼罩住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